—北京科技大学城市π智护长城实践队 赴延庆开展长城保护调研
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与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其价值早已超越了建筑遗迹本身,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厚重与民族精神的光辉。
为探寻新时代长城保护路径,贡献青年智慧力量,北京科技大学“城市π智护长城”实践队于7月23日起,先后赴北京市延庆区石峡村及八达岭长城管理处开展深度调研采访,以实际行动践行钢铁担当,共助长城保护。
7月23日:探访石峡村,感悟民间守护力量
实践队首站抵达石峡村,与村党支部书记李汉东及长城保护志愿者代表进行座谈。作为“长城保护示范点”,石峡村联合多方力量,创新开展日常巡查、治安维护,并致力于实现长城监控全覆盖。数代村民自发成为长城保护志愿者,坚持每日上山巡查,详细记录长城本体状况,及时劝阻不文明游览行为,将守护融入日常,使传承成为习惯。
同时,石峡村积极探索“长城+”发展模式,推动乡村振兴,全村已建成民宿20余家。“村民们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则是‘靠长城吃长城’,如今的生活确实比过去好多了,”李汉东书记介绍道。实践队员用镜头记录下这一依托长城保护实现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本,让青春对话历史,用数据守护根脉。
7月25日:对话八达岭管理处,聚焦科技赋能保护
实践队随后来到八达岭长城管理处,与长城文物保护科科长黎海权及数字长城管理科负责人就长城保护工作展开交流。当前,游客刻画、自然风化等是长城保护面临的主要挑战。管理处积极运用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加强巡查,确保问题及时发现与处置。在全力保障游客安全的前提下,管理处力求让更多游客得以领略长城雄姿,感受历史震撼。黎海权科长强调,长城保护的长远未来寄望于新一代青年,亟需青年一代勇担时代重任,在此项重要使命中发挥关键作用。此行让实践队员深刻体会到科技守护的力量,以脚步丈量沧桑,用科技守护荣光。
总结:汇聚多元力量,续写守护新篇
从石峡村村民日复一日的巡山守护,到青年学子用无人机建模、算法为长城“体检”;从基层志愿者手中传递的使命,到管理局云端构建的立体防护与数字长城蓝图——在延庆石峡村与八达岭长城,我们见证了“守护长城”的鲜活图景。这里,传统守望的质朴情怀与科技创新的澎湃力量完美交融,基层的坚韧实践与顶层的智慧设计无缝衔接,共同编织起一张坚固的长城保护之网。
石峡村升级为“长城保护示范点”,生动印证了总书记回信对基层保护工作的巨大鼓舞与指引。这份守护,不仅是对古老砖石的修缮,更是对中华文明根脉的赓续;不仅是村民致富的“靠山”,更是青年用科技赋能文化传承的“试验田”。八达岭管理局推动的数字化保护平台与全球共享愿景,更将这份守护提升至新的高度——保护长城,就是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就是履行人类共同遗产的守护责任。
这趟实践让我们意识到:长城的永续传承,依靠上下同心、古今共济的力量。它既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象征,更是科技赋能遗产保护、青年担当复兴大任的典范。当钢铁意志注入千年雄关,创新智慧点亮文明薪火,我们不仅守护历史,更在筑牢文化自信、凝聚复兴伟力,向世界展现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现代守护之道。(康宁 孟繁果 林一涵)
——2025.7.28
原创文章,编辑:编辑部,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tudyweekly.cn/1029.html